宝山区作为淞沪抗战、解放上海的主战场,遗存了大量军事遗迹,碉堡作为军事遗迹的一部分,对宝山军事史及淞沪抗战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区内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的有18个,被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的有14个。这些军事遗迹是抗战历史的载体,承担着唤起民族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宝山区检察院发现,某视频博主网络曝光宝山区部分碉堡被生活垃圾污染等情况。对此,宝山区检察院于2024年6月针对军事遗迹碉堡保护开展专项监督,依托军地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联合上海军事检察院对7个街镇开展全面走访,发现多处碉堡存在原貌被改变、生活垃圾侵占、文物普查登录点普遍保护不到位,甚至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文物普查登录点已灭失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宝山区检察院同相关行政机关开展多次磋商,并于8月12日邀请上海军事检察院、相关行政机关、区人大代表走进检察院,就辖区内军事遗迹保护现状开展深入座谈。会上明晰了军事遗迹碉堡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通过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加强军事遗迹碉堡保护。
此外,根据区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在座谈会上提供的线索,宝山区检察院经调查发现,大场镇1876新视觉产业园区内存有一处战争时期遗存的稀缺性梅花堡,该处碉堡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目前并未被列入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保护力度明显不足。
为尽快落实对军事遗迹碉堡的保护,8月20日,宝山区检察院在大场镇1876园区牵头举办“军事遗迹保护专项调研座谈会暨检察开放日活动”,上海军事检察院、区文旅局、大场镇人民政府武装部、大场镇文化中心、1876园区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区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应邀参加,共商1876园区内碉堡的保护对策,共解军事遗迹保护难题。
会上,各代表就如何加强碉堡这一军事遗迹的保护利用积极建言献策。各代表认为,一方面,应督促有关单位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之际,将1876园区内碉堡及时申报为登录点,为其加挂正式保护标志,增强保护管理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应依托1876园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联合文旅、属地政府等单位做好红色文化的现代化开发,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创新参观体验,实现创意产业与革命文化的有机融合,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下一步,宝山区检察院将依据《2024年检察公益诉讼军地协同办案工作方案》,围绕宝山区内军事遗迹碉堡保护进一步深化军地协作,持续跟进监督,确保军事遗迹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助力有关单位做好军事遗迹的开发利用,为完善文物保护路径提供检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