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你们又来回访检测了啊,现在这儿水清的很!”近日,在宝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又来到某河道现场对水域治理回访时,当地居民指着清澈的河水,高兴地对检察官说。
近年来,宝山区检察院深入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依托“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运用“公益诉讼+检察技术检测”办案模式,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辖区水域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专业检测,接举报后迅速出击
2022年3月,有居民通过12345市民举报热线反映,附近某河道河流颜色有异常,水体污染严重。
水质安全,关乎民生,刻不容缓。公益检察官两次前往问题点位查看,发现该河道水体颜色呈咖啡色,且水面漂浮大量蓝藻。检察官当即进行了初步调查,排查河道污染源、确认现场GPS位置、拍摄现场照片。2022年10月和2023年3月,我院技术调查官分别在河道不同点位采集3份水样,带回宝山区检察院快检实验室检验。根据《水质检测报告》,送检水样的氨氮检测结果分别为3.58mg/L、3.88mg/L、3.59mg/L,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3838-2002)中V类水限值,均超出限值要求,存在水污染情形,破坏生态环境,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据技术调查官介绍,氨氮超标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产生,影响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检察建议,监督污染源头治理
2023年3月23日,宝山区检察院分别对该河道流经的两个属地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按照其职责权限,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及时对该河道水体污染问题进行整治,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2023年5月,两地镇政府先后回函表示,收到检察建议书后两镇已进行沟通协调,并分别召开河道整治工作专题会议,明确整改范围,开展污染源排查工作,对该河道及周边4条河道开展疏浚,共发现7个异常排口,明确各排口的责任单位,压实整改责任。2023年5月16日,相关单位对整改后的排口及问题点进行验收,已基本完成整改,并完成河道底泥采样、疏浚及水质检测工作。
两地镇政府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巩固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不断完善河道巡查监督机制,抓好河长巡河工作。二是持续加大河道日常保洁养护力度,加强对河道养护单位的管理与考核,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区域合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与镇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镇的联动,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四是充分发挥宣传引领作用,加大对沿河企业及村(居)民的爱河护河宣传力度,带动群众参与到治水、护水行动中来。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下一步,宝山区检察院将继续多措并举开展针对区域内河流水质安全的检察监督,综合运用环境污染损害现场勘验采样与快速检测技术等形式,及时发现水域污染等问题,有效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助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