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检察文化  

《哪吒2》影评:成长是渐远目送 爱是默契同行

时间:2025年02月17日

春节假期虽然过完,但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仍势头不减,哪吒哪吒,哪哪都“炸”——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狂飙”,问鼎中国影史和全球单一票房榜首。

相比五年前的《哪吒1》,《哪吒2》无论是叙事表达,角色刻画还是硬件技术、视觉效果都有了全面升级,借神话之壳,探讨关于命运、亲情、教育、规则的永恒命题。

 

哪吒:那个不被看好的“坏小孩”

——标签是他人设置的牢笼,爱与信任是打开枷锁的钥匙

哪吒,双手插兜,怒目而视,惹是生非,桀骜不驯。他是天生邪恶的魔丸,百姓口中的妖怪,惧而远之的灾星,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坏小孩却在父母无条件的爱与信任下完成蜕变。

正如太乙仙长是用宝莲和莲藕重塑肉身的微妙暗示那样,出身不能定义终生,标签不能决定价值。哪吒的父母从未试图抹去他的“魔性”,而是用一以贯之的接纳、信任与陪伴给足了他安全感,让他在犯错中培养责任,在对抗中理解正义。

李靖夫妇通过毽子、拥抱和床边对话打开了他封闭的内心,也理解了他渴望被认同的真实需要,因此能够用“灵珠转世”的善意谎言种下向善之种,无需严苛的管教就有举重若轻的效果。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理解、被认可、被托举,而孩子的内心如同一串串未被破译的密码隐藏在表象之下,爱和信任就是密钥。哪吒是魔丸转世的事实没有改变,但在父母师长的感化下也可以成为守护一方的正义使者。

某种程度上作品是作者人生的映射,饺子导演“啃老三年”的亲身经历恰恰也是爱与信任在现实世界的注解。

 

敖丙:那个肩负众望的“别人家的孩子”

——父辈的“深渊”不应困住孩子的苍穹

身为灵珠转世的龙王三太子敖丙可以说是混世魔王哪吒的反义词,他谦逊有礼,温顺懂事,正直善良,是家长口中样样都好的“别人家的孩子”。老龙王无疑是爱敖丙的,不惜触犯天庭盗用灵珠、为其请最好的老师、集全族之力制作“万龙甲”、“要用经验为他谋个幸福”。

但这份沉重的爱还是被压上了拯救龙族的使命,被架着奔跑的孩子,又有谁问一问他们内心的想法呢?直到老龙王的那一句“父辈的经验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敖丙才真正从龙族的三太子做回了和哪吒一样热血又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

龙王从“抓娃娃”到“放手”,从鞭策变成了成全。孩子不是父母的续篇,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理论那样,作为父母也要学会“目送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毕竟望子成龙是他人的期待,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

 

申小豹:那个平凡但努力的普通少年

——校准了原件才有正确的复印件

《哪吒2》打破了传统的角色界限,展示了更为复杂的人物特性,比如申公豹不再是扁平的反派,他也曾是成见的受害者。申小豹作为他的弟弟,出场就令人印象深刻,勤勤恳恳练功,一天不敢松懈的他,或许没有哪吒的天赋异禀,没有敖丙的资源背景,却也最贴近大多数的普通人。

他的成长动力,源自哥哥申公豹,这个总在角落默默努力的少年,诠释了榜样的重要意义。榜样尤其是身边鲜活的人,就是有形的正能量,具有强大的感召和引领作用,李靖明白这一点,因此愿意在申小豹面前善意维护申公豹的形象。

我们自古就有“言传身教”一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孩子就是父母品格的镜像,然而现实中“鸡娃”的家长不少,到了自己却活成了“躺平模式”。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两代人的共同奔赴。父母的以身作则,就像一根绳子上向外传导的波形,孩子自然能同频共振。

 

三个迥异的少年形象,共同完成一部字字不谈教育但又句句不离教育的启示录。

哪吒的几次发声,足以证明他已被教育成一个人格完整的少年。从摆烂般说出“既然你们说我是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你们看”到振聋发聩地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今后就得我自己选”,再到“我想试试”改变这个世界,电影的主题也在哪吒的高呼中一步步升华。

曾经那些“成为世界喜欢的样子”的规训,变成了“把世界变成喜欢的样子”的雄心,教育的意义在此刻得以跃层。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信息发展